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新闻

岳黔山:扎根沃土 意气峥嵘

岳黔山 1963年生于贵州省贵阳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院国画院教授。师从名师王镛。先后受邀赴俄罗斯、德国、法国、西班牙、韩国等地举半画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收藏。
 岳黔山先生是贵州人,也许从他在使用“黔山”作为名字的那一刻起,就注了为黔中山水写照传神的艺术人生。贵州僻处西南,山川险峻、草木丰美,造化的神奇早早的在先生心灵深处种下了艺术的慧根。岳黔山先生早年在贵州先后师从邢绍良刘知白王振中三位老师习画,在艺术上得到了良好的启蒙。及长,负笈京华,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受教于刘汉张正恒等老师。毕业后留校任教。几年后,入中央美院王镛教授工作室学习书法。后来又拜周韶华张立辰等名家为师,画艺日精。这里面种种的因缘际遇令人艳羡,真有“师运亨通”了。然而这些幸运的背后,却是先生对艺术的真诚、执着与勤奋。正是因为这个使得先生得到这么多好老师的垂青,进而一步步地深入了艺术的堂奥。
 无疑,岳黔山先生属于功力型的画家,这既在于他的传统根基之深,还在于他每一步的成绩都来源于平常日积月累、点点滴滴的体悟。借以武术为喻,他大概是属于少林一派,不玩花架子,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招一式都在艰难苦困中磨炼得来。可染先生说:“峰高无坦途”,一个艺术家,只有在极强的艺术规律约束后,千锤百炼,方能达到艺术上的大自由。当下士风浮荡,往往聪明之士敏捷过人,却总想抄近道、走捷径。不从根本处下手,矜才使气,等才气消尽,往往终无所成。直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王熙凤,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也”。所以,岳黔山先生这样脚踏实地、朝斯夕斯的下功夫,恰恰是一种大聪明、大智慧。
 每当面对岳黔山先生的作,总觉得有一种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其作品气象的恢宏、所涵盖的传统笔墨精神与笔墨张力的洗炼精准,每每令人激动不已。古人说“舒卷风云于腕下,激宕雷电于笔端”,岳黔山先生的这种艺术状态或可近之。如《华岳雄姿》、《太行精神》等大幅作品就颇具纵横排阖、吞吐八荒的气概。曾几何时,中国画坛阴柔之风盛行,“江南烟雨”、“美人才调”,大有泛滥成灾之势,如果这种“隔江犹唱后庭花”式的低吟浅唱一旦过度,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精神的病态。其丧失的正是华夏美学的核心——“风骨”。五代荆浩说“生死刚正谓之骨”并谓“苟媚者无骨”,“风骨”的缺失是艺术家品格失落的症候。所幸,岳黔山先生却一直以“风骨”二字作为自身艺术的指归。刚正之骨、浩然之气全面渗透于先生作品的笔墨线条、章法布局乃至意境氛围中。对于黔山先生的这一点,周韶华老先生曾许以“黄钟大吕、地重千秋”,这八个字如果我们下一转语,就是画山画水、画天画地,更要画的是一种“汉魂”,一种至大至刚的民族精神。
 在岳黔山先生的众多作品中,其对景写生之作尤其值得深入探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本是中国画艺术的优良传统,可在很多的时候,前贤的这句训导却被许多人视为具文,陈陈相因与向壁虚造成为相当多中国画家的通病。直至到了现代山水画巨匠李可染先生手中,才将日渐颓靡的文人笔墨游戏拉回生机勃勃的造化之中,同时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艺术道路。岳黔山先生的学艺之路深受李派的影响,并曾得到李派高足王振中王镛等先生的指导。可染先生“为祖国河山立传”的艺术精神对岳黔山先生的影响至于深。多年来,岳黔山先生爬山涉水,从京畿近郊到太行秦岭,从北国雪原到康藏边锤,都留下了他艺术探索的足迹。岳黔山先生的写生观念秉承可染先生说的“对景久观久坐”,主张充分研究客观物象的规律后,再加以剪裁与提炼,事实上,也只有在深入观察对象的结构和特征后,主观的取舍方有意义。古人说“形之不全,神将安附”,如果未看山入骨髓而夸口“得意忘形”,不为欺人即为自欺也。当然,写生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便是从造化中去印证传统、消化传统、运用传统。岳黔山先生对此也有深入的体会。其描绘太行、秦岭,多从层峦叠嶂中去体悟荆浩、关仝对山石结构的处理。构图上兼采西法,但布白善于留活眼,颇解古人“计白当黑”之秘。在笔墨表现上,用笔以圆笔中锋为主,力求苍厚,墨法则层层积染,明显可见近代黄宾虹的影响。而《夜观碧云山》、《百泉山中所见》等作品,焦墨渴笔、苍苍茫茫,不正是垢道人“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笔墨风致吗?
 与可染先生一样,岳黔山先生的山水画亦极其重视“造境”。关于“造境”现代美学大家宗白华先生曾说“造境即画家以心灵映射万物,代山川立言,表现的是主观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景象交融互渗”(见《美学散步》之《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对于这一问题,可染先生也认为“意境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见《谈学山水画》)。显然在二家看来,主客观相统一、渗透,一同营造出的诗意之美是意境的核心内涵。而岳黔山先生的作品就颇具这种“诗意之美”。先生早些年的作品如《黔山之梦》系列,我们读到的是“昔我往矣,雨雪霏霏”式的乡愁。《京效写生》系列中的那些败壁残垣中透露出的是“阿房宫冷,铜雀台荒”式的历史苍凉感,让人想起《桃花扇》中“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唱词。再如先生描绘的十渡农家小院,营造出的是平淡而温馨的乡村生活气息,反映的是艺术家心灵深处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近年来,岳黔山先生又多次远走青藏,画了大量的写生与创作,用粗犷的笔致表现青藏高原的苍莽浑茫。而《神山》、《雪山圣湖》等作品,体现的又是一种神性或宗教感。力图在追摹造化的同时,参悟宇宙元枢之密,进而达到精神境界的超越与提升。黔山先生的为人一直给我朴实低调的感觉,但从他的作品中我却感受到他内心世界却是如此的丰富。我不知道先生平时是否有写诗的爱好,只以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诗之味、诗之境,也使我很乐意以诗人目之。
 在沉醉于丘壑烟云之余,岳黔山先生也创作了大量花鸟画作品。先生的花鸟画受法于当代写意花鸟大家张立辰教授,但师其心而不蹈其迹,力追古人,上溯齐白石吴缶翁,乃至青藤白阳间,对明代林良吕纪边景昭等人的笔意也有所采撷。岳黔山先生花鸟画的特点是气足,用笔老辣遒劲、力能扛鼎,同时又不失于粗俗,每能于朴茂中见灵动、于沉厚中见潇洒,故而耐看、耐读、耐品。特别是先生画集中如《老梅》、《春雪未消》诸作,斑驳中可见金石味,生辣倔强的笔意背后,有一种郁勃之气,而这又岂非画者那颗由澎湃而转深沉的艺术心灵使然。
 清湘石涛说“磅礴脾睨、峥嵘奇倔为翰墨家平生所养之气”。岳黔山先生为艺真诚执着,为人正直善良,其共同增进的正是这一段“养气”功夫。而且,在日益浮躁的当今社会,先生能够立定品格,心无旁骛的在“师传统、师造化”这条正道上苦苦追索,本身就可敬可佩。相信他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中国画传承发展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诚一斋提醒投资收藏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诚一斋
http://www.chengyizhai.com,可义务指导您进行书画收藏投资。
  联系电话:135 8156 7507座机:010-8859 8783


 
您是第 24626100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