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标题 内容
 
姓名:柿
请教2014-07-20 15:47:37
诚一斋这么大的画廊为什么不经营冯远老师的作品

回复:
    每一个画廊都有自己的经营原则和方略。诚一斋在选书画家时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该书画家的作品必须有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
     2、  在价格低洼地介入。无论该书画家多么有名,如果价格已经很高,我们认为顶到了天花板上,升值空间不大,就不再跟风介入。
    3、   尽量避免购买人为炒作的价格很高的官员书画家的作品,防止其下台时价格下跌;
   
4、所营的书画家一定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即,天南海北都认他的画,而不是仅仅个别地区、个别人认可。

 
姓名:赵
崔景哲2014-07-19 19:35:55
崔景哲画有收藏价值吗

回复:

    中国画是写意画,高水平的画家是写精神。齐白石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而今人看画多取形似,不知古人最以形似为末节。苏东坡有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如果单以画得像来看画,那是小孩子的看法。今天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画画完全不必画得如同摄影。古人说:观画之法,先观气韵,次观笔意、骨法、位置、傅染,然后形似,此六法也。   
   
讲了半天,并非故意跑题,对什么是好画的观点已表明矣。

 


 
姓名:范长江
什么样的画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品?2014-07-19 13:24:31
我想收藏书画,但不知什么样的画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品? 请指导。

回复:

    这个问题过去回答过。鉴于此问题是多数初进入书画的朋友共同遇到的常见问题,带有普遍性,重新回答如下:
    在每天的晚上零点以后,很多的地方电视台都在推销什么“名家之后”、“大师弟子”书画,几个所谓名人在那里一唱一合,把分文不值的垃圾画吹得天花乱坠,说值几万、几十万;网上也有几家叫什么珍藏馆、东方什么阁之类的看起来好像挺大的“画店”,一搜
李铎中石之类的大家的名字,这些画店就出来了。但进网站一看,经营的全是 “猫王”、“狗王”、“牡丹王”、“中华之最,世界第一”之类的大忽悠江湖画家的垃圾画,这些所谓“著名画家
”的头衔都是联合国级别的,照片全是和领导人的合影,作品都是号称作为“国礼”送给世界领导人(反正他们也不懂),或者在国家领导人家中、中南海等重要场合悬挂(反正也没有人去核实)。看了让人哭笑不得。
作为画廊应该经营有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书画家作品,以专业和独到眼光把一切“猫王”、“狗王”、“牛魔王”之类的江湖书画家剔除,保证客户购买到真正的艺术作品,避免客户误买没有价值的江湖“艺术家”作品。而这些画廊倒好,专门用这些大忽悠的垃圾,公然欺骗不懂行的外行藏家。想着这些可怜的藏家用真金白银血汗钱买一堆垃圾,真为他们心疼!
这年头书画界这类怪事不少,写好了画完了还觉得不过瘾,还要放到航天飞机里围地球绕两圈,好像这一绕,他的字他的画就能像航天飞机发射一样震惊世界了。还有不怕大不怕长的,一张画非要画上几十米才觉得能表达他的想法。张口称自己为大师,闭口称自己为“XX王”——其实,这些皆与艺术无关。
  书画乃寂寞之道,我们从未听过真正的大师称自己为大师,倒是常能见到他们自谦的语言。自称“废画三千”的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在他七十岁时特意找人刻了一方印章,内容是“七十始知己无知”。新金陵派大画家亚明先生七十八岁弥留之际,在病榻上写下“中国画未能画出点名堂,是最大的遗憾。”同为书画家的鉴定大师徐邦达先生九十岁时还在感叹“鉴定之道真是越来越难。”这些言辞不仅体现出了这些真正艺术大师们的美德,同时也说明了他们才是真正的智者,上下求索终得艺术的真谛。
  中国画想要画出点名堂实非易事,艺术家必须要有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精神。白石老人一生勤奋,在他艺术的积累期,他曾用八年时间“五出五归”,行程大半个中国游真山真水,为感造物之美。接着,他又用了八年时间幽居故乡,读书思考,为悟传统之厚。57岁定居北京后,老人更是以极大的勇气否定自我,再用十年时间“衰年变法”,开创了“红花墨叶派”。只有经过这样不停的求索,他的艺术才开始进入到了墨海灵光之境。青年徐悲鸿为了画好狮子行走时提起的后腿,曾一连三个月到动物园写生。傅抱石先生推陈出新,得山川之神,他巨大的成就离不开他执着一生的篆刻和对美术史研究的基础,而数以百计的印章和二百多万字的理论著述则要花费何等的心血。一件好的作品,一定是艺术家呕心沥血,倾其全身心精力所得。
  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其实我们是很难用某个标准去评判一幅作品的好坏的,因为艺术从来也就没有统一标准。但是,对于收藏家而言,你藏的东西是否具有价值却是可以验证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凭着自己的喜好去收藏,谁也都希望自己用真金白银换回来的东西物有所值是真正的艺术品,但是,你藏的东西究竟是不是艺术品?它又具有多大的价值?这最终还是要拿到市场上去检验。一件艺术品的价值是由市场决定的,市场就是检验艺术品的标准。对于书画收藏投资来说,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你选好的这幅画一定是一件真正的艺术品,而不是一件伪艺术品。
  如果你是一个刚刚进入到收藏投资领域的新人,你的经验和能力还不足以让你去判断眼前形形色色的作品哪件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品,哪件又是“忽悠”你的伪艺术品,那就请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判断吧,很简单:打开有广泛影响力的、口碑好信誉佳的大拍卖公司的网站,或是翻看这些公司近些年拍卖的图录也可以,看看这位或那位书画家的作品是不是能经常在这些拍卖公司春秋两季的大拍上出现。若能经常有作品上拍的,你就可以认定这位艺术家的作品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艺术品;如果根本就查不到他的任何拍卖纪录,那就要先划个问号了。虽说这样的方法有些主观也有些片面,但在目前条件下也没有比这更简单更有效的方法了,就先按这种方法去判断吧。另外,还要记住,并不是所有拍卖公司的数据都具有参考价值,选最好最规范的拍卖公司作为依据才有意义。因为有的拍卖公司为了一点俑金经常与画家或画廊联合搞假拍,因此那些数据是不可信的。
 

 
姓名:何先生
林岫的书法询价2014-07-18 22:49:53


此信息已选择隐藏,管理员可见
 
姓名:姜兵
咨询2014-07-18 09:20:30
当前反腐形势对书画市场有无影响?

回复: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明代是抓反腐最严的朝代,对贪腐官员的惩治极其严厉,连剥皮抽筋点天灯都用上了。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成天穿打补丁的衣服,皇后穿的是粗布衣服,但明代的民间收藏却盛兴之极,不乏著名的私人收藏家,他们的收藏品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现今任何一个藏家都无法企及的。如明代的严嵩、严世蕃、华夏、韩世能、项元汴、陆完、王延、董其昌、钱谦益等人,均以藏品富绰著称于世。
    明代藏者中固然有藏品盈几溢奁、兼舱压栋者,但更多的是仅有数件藏品的普通收藏者。都穆《寓意编》记述其亲眼历见的藏品,提到四十多位藏主,其中既有像李应帧、沈周、朱存理那样的知名人士,也有许多不出名的收藏者,有的仅留下姓称或职业,如郡城杨氏、城西张氏、无锡邹氏等等,收藏者也不尽是生活富裕的,有的甚至生活比较贫穷,如长洲人邢量行医兼占卜,其族孙邢参以教书谋生,两人都酷爱收藏,但生活困窘。邢量隐居葑门,家中只有折铛败席肃然如野僧”(《姑苏志》卷五十五)。邢参家中客至或无茗碗,薪火断则冷食,尝遇雪,累日囊无栗,兀坐如枯株”(《列朝诗集小传》)。可见饭都吃不上了也不忘收藏,真是饿死事小,收藏事大。

  明中后期江南等地收藏风气很浓,收藏者队伍有从社会上层的达官显宦、豪门富户向一般的士子、商人、普通百姓发展的趋势,甚至连一些身份低下的奴仆也有此好。沈春泽在《长物志》序中说:近来富贵家儿与一二庸奴钝汉,沾沾以好事自命。姚廷遴《历年纪》记明末松江城的风俗也说至如极小之户、极贫之弄,住房一间者,必有金漆桌椅、名画古炉、花瓶茶具,而铺设整齐。想必当时人们见面第一句话不是问吃了吗,而问淘什么宝贝了?”的可能性极大。收藏者队伍的扩大,收藏风气向社会下层浸润,表明收藏已由原属社会上层的喜好逐渐成为社会的时俗风尚,这是民间收藏发展的重要特征。
 
  明代晚期变得更为黑暗,帝王昏聩,吏治腐败,宦官专权,朋党倾轧,边患不断,但凡生活能够满足温饱的人们看到当官治国反而得不得什么好下场,干脆极力追求生活享受,躲进自己收藏世界怡然自乐,然而这许多小事对历史发展方向的作用不容小觑。 
    
讲了这半天历史,你可能已经不奈烦了:我问的是当前反腐对书画收藏有无影响?其实我的答案已经在里面了。明白地说,不仅无影响,反而会更火。试想,现在哪个傻瓜还会去收房、收车、收钱、收金条呢?书画,一张纸而已。


 
姓名:王
请教2014-07-17 12:31:15
请问于志学三阳羊开泰、牛耕福田分别什么价位?谢谢

回复:7千一平尺。

 
姓名:书画爱好者
请问欧阳中石老师的书法多少钱一平尺?2014-07-17 08:16:23
请问欧阳中石老师的书法多少钱一平尺?

回复:5至8万之间。

 
姓名:刘向
想投资2014-07-16 09:19:52
现在没有好的投资渠道,我想投资书画,但不知该买谁的?贵画廊颇有权威,请指教一二为盼!谢谢。

回复:现将著名收藏投资家吕立新谈投资书画收藏的体会转发如下,相信对你会有启发。

    刚进入收藏投资行列的人 没有不被“该买谁,不该买谁”这个问题所困扰的。按照美术史去判断一个艺术家或一件美术作品的市场价值,这是一个好的收藏家或投资家应该具备的能力,也是搞好艺术品收藏的一个秘笈。当你具备了这个能力,掌握了这个秘笈后,面对眼前形形色色多如牛毛的画作,该买谁、不该买谁就变得非常清晰了。
  从古至今,有许多专家学者对美术史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他们为我们梳理出了中国美术发展的脉络和谱系,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就成了今天我们了解艺术家和判断艺术作品价值的标准。通过学习美术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艺术家在整个美术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历史地位,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艺术成就巨大,学术地位崇高,影响广泛深远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自然会表现不俗,被人们重视。现在,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和投资家也都已经开始沿着中国美术史的发展主线进行收藏投资,这一理念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我是按美术史来搞收藏的受益者。我刚开始搞收藏时,收藏界对美术史还不太重视,也没有人告诉我应该读读美术史。我是在收藏过程中自己悟出了这个道理,并马上付诸实践的。我的做法仅仅比有些人提前了半步,当别人抢着买“猫王”、“狗王”的时候,我去买了黄胄,当别人买“牡丹王”、“梅花王”的时候,我去买了……也就是这早迈出的半步,使我有机会取得了所谓的“传奇”。
  中国画是从傅抱石张大千、林风眠等几位近现代大师开始涨价的,他们几位的作品因为过去一直受到海外收藏家的青睐,价格原本就处在高位,这新一轮的增长中他们又处在了领涨的位置。这一阶段白石老人的作品与前面提到的几位相比价格还很便宜,其他大家的作品价格就更低。对于我和身边的朋友们来说,那时经济实力还都很弱,对那些已经涨起来的大师们的作品不存奢望,我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他们后面大多数还没涨价的艺术家身上。那么,在这几位大师之后接下来将会是哪些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快速增长呢?在滚滚的价格狂涨浪潮到来之前,应该提前收藏谁的作品呢?
   在艺术品面前人人都是穷人,对每一个投资家而言,资金永远是短缺的,搞艺术品投资谁都不愿让一幅画长时间地压住资金,所以如何用最低的价格买到好的作品,用最短的周期使作品快速增值是艺术品投资成败的关键。要想解决好这一关键点,其中很大程度依赖于你对美术史的理解。

   中国画的涨价不是所有作品一下同时都涨,而是像涨潮的海水般一波一波涌来。第一波先涨的是傅抱石张大千、林风眠,第二波是徐悲鸿、潘天寿,接着下来是第三波、第四波,在近现代美术史上,作品形成价格体系能够进入到艺术品市场流通的艺术家大概有一百位左右,这也就是说在大盘全面上涨的行情下这一百位艺术家都有可能涨价,但是,在他们这些人中间增涨的幅度会有高有低,涨价的时间也有早有晚,先涨的也许要比晚涨的早一年或两年,有的甚至时间会更长。所以,未来增值幅度大,最先要涨价的艺术家就是我们当务之急要寻找出来的。
 
  我凭着自己对美术史和艺术市场的理解,把近现代几十位有影响的艺术家一一做了分析,并结合朋友们的经济状况,首先确定了第一个收藏目标:黄胄
    为什么会首先选择黄胄大师呢?第一是因为我们所处的区域。北京作为中国乃至亚洲的艺术品交易中心拥有着最大量的资金和收藏群体,基本上主导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走向。这里的收藏家肯定会首选自己比较熟悉的艺术家作品,在近现代美术史上也就是“京津画派”的艺术家作品。人们不可能舍近求远先去选择离他们比较远的“岭南画派”或“海派”等其他不太熟悉的流派的画作,所以说生活在北京的画家肯定是最先应该涨价的。可是,北京做为文化艺术中心,近百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大画家曾经生活工作在这里,他们中间谁又将是最具增值潜力的呢?这也就是选择黄胄大师的第二个思考:在现代画家中,黄胄先生的艺术成就极高,他造型能力超强,落笔神速又生动异常,开创了全新的画法和画风,对中国水墨画贡献巨大;同时他的作品题材又大多是反映各民族人民日常生活场景的,雅俗共赏,为大家喜闻乐见,广受欢迎;而且,黄胄先生又是离我们最近的大师,故去时间短,人们对他不陌生。综合以上原因,我把收藏的目标首先选择了黄胄先生。
 
  这一阶段,黄胄大师的作品还相当便宜。朋友们开始按照我的思路到画廊到拍卖会去寻找黄胄的画作,那时他的画也并不难找。  就在朋友们买下一批黄胄作品不久,正像预期的那样,黄胄大师的画开始涨价了 。 在黄胄大师之后,我又确定了收藏被誉为“现代小写意花鸟画第一人”的王雪涛先生画作的计划。之后又将收藏范围先后扩大到“新浙派”的山水画大师陆俨少,“金陵派”大师钱松喦和“海派”的“最后的大师”程十髮先生等人,而这些人选都是根据美术史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下来的。
 
  当然,艺术品市场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现在这些艺术家们的价位在市场上的位置已经很清晰了,谁高谁低一眼便知,但那时大家基本上都处在一个水平线上,要想提前预知他们后势的走向还确实需要点功力。比如同是北京的画家,当时不是选择黄胄、王雪涛,而是选择陈半丁、胡佩衡,那真不知手上这点有限的资金要压到何年月呢。要知道,陈半丁、胡佩衡二位在京津画派中也是声名显赫成就很高的。
    那段时间,经常是当天确定好要买谁的作品后,第二天大家就开始四处去寻找,寻到后谈好价钱马上掏钱成交,唯恐人家一转脸不卖了。那个阶段也确实如此,一位画家一旦开始涨价就像中了魔法一样,往往是一天一个价,而不涨的则纹丝不动,前景莫测。当时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就有点像刚开始的股票市场,扑朔迷离,变化迅猛,让人既刺激又兴奋,有时还会紧张得喘不过气来。
    现在回头想想那一阶段的经历,感觉就像是在指挥一场战争,从分析研究确定目标到运筹帷幄把握时机,再到后来取得成果,整个过程环环相扣,还要争取做到准确无误。其实说来这也真算得上是一场战争,只不过是一场艺术品市场的商战,我们的对手不是荷枪实弹的敌人,而是无形的时间和机会。


 
姓名:赵
贾广健2014-07-15 19:18:58
荷花鸳鸯多少钱,一次买三张能便宜吗

回复:会有优惠,具体优惠多少,请致电135 8156 7507协商。

 
姓名:秦埘
收藏2014-07-15 18:23:33
收藏知识如何培养?怎样提高兴趣与品味?请教

回复:首先得先买。你自己有画和到美术馆去看画心态是完全不同的:美术馆的作品再好,你也只是看看而已,不会特别上心,因为它与你关系不大;可当你自己有了藏画就大不同了,它会让你牵肠挂肚,从拥有作品的那一刻,你就想尽快把这位画家和作品弄清楚。也就是在你弄清楚的过程中,你的学问也就不知不觉地增长了。好的收藏家投资家都是在实战中炼出来的,搞收藏不“上手”,纸上谈兵难有作为。

总数:1281129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 页次:37/129
您是第 28785995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