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吕立新:买房不如买画(2015.8.26)
吕立新是业界著名的书画鉴定家、文化学者和艺术品投资专家,因为担任了央视《百家讲坛》的艺术主讲人而被大众所熟知。但是与其他只是专注于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不同,吕立新对于艺术市场的分析和判断也相当地独到和敏锐,他曾经多次准确判断了艺术市场整体走势和艺术品的价格涨跌,这让他在艺术品收藏者和投资者当中非常受欢迎,而他的几本著作也连续几年都跻身于大众畅销书的行列,这在艺术类书籍中并不多见。
从1996年开始,吕立新用5.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买了20 张画,并用“以藏养藏”的方式不断扩大自己的收藏规模,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收藏了多幅大师精品。如今,他的收藏已经颇具规模了,其中不乏今天已经堪称天价的珍品,而当时“并不算贵”。
吕立新把自己所谓的“成功秘诀”总结为:了解市场规律,了解美术史,比别人先走一步。在吕立新看来,艺术品是财富最终极的唯一出口。财富阶层从“比表比包”,到“比车比房”,最后一定是“比墙比柜”。无聊是欧美日韩,还是香港台湾,大抵如此。
从全球角度来看,艺术品与不动产、有价证券并称为三大投资品类,而艺术品的投资回报率是其中最高的。“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有钱人会越来越多,购买艺术品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而好的艺术品资源又非常有限,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告诉我们:这一定是一个投资的好机会。”他说。
但投资和收藏艺术品又是一个门槛极高和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如何找到值得投资的艺术品并非易事。“我是按美术史来收藏艺术品的受益者,我刚开始搞收藏时,收藏界对美术史还不太重视,我是在收藏过程中自己悟出了这个道理。我主要收藏中国近现代大师的作品,也收藏一些当代艺术作品。”他说。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是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虽然整体态势向上,但也经历了几次大的波动,板块轮动的特点也很明显,在跌跌涨涨当中,能够选对门类或者能够坚决地长期持有的真正的赢家并不是多数。
百家讲坛《水墨齐白石》播出之后掀起了一轮齐白石热,但彼时,齐白石和徐悲鸿等近现代大师虽然在艺术史上地位显赫,却并非艺术市场上的“红人”,甚至卖不过年轻的当代艺术家。
但是已经潜心研究艺术史过年的吕立新认为,随着艺术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和步入正轨,藏家群体的不断专业化、理性化,市场也开始愈加真实地反应艺术家们的真正艺术价值。齐白石等近现代大师的作品一定会成为艺术市场上的中流砥柱,这从后来的拍卖成交数量、市场占有率和价格来看已经得到验证。经过几年的发酵,齐白石已经逐渐成为可以与毕加索媲美的全球最贵的艺术家之一。
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和全球经济危机阴霾散去的缓慢,都导致了最近几年艺术市场的低靡。就在大多数藏家和投资者开始观望和徘徊的时候,吕立新却开始不断地劝说他身边的朋友们,如果有闲钱,可以多准备些钱去买画了。因为现在“已经到了普通投资者买画的最佳时机”。
其实,这样的逻辑已经上演了几次。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发展仅仅5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受到了明显冲击,这场低迷一直持续到了2003年的非典。高度恐慌之中,春拍推迟到了夏天才开始举办,但进入秋季之后,中国艺术品市场迎来了一个全面的“井喷”。
另一次低潮出现在2008年,当时受美国次贷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内股市、房市下滑的影响,天价疯狂的当代艺术褪去了泡沫,瓷器、玉器、佛像、古典家具等也都风光不在,艺术市场一派颓势。但是,具有真实价值和较强抗跌性的中国近现代书画中的大师精品价格开始逆市上扬,吸引了大量的避险资金,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也被中国书画带进了“亿元时代”。
2011年秋季开始,受到经济形势影响,国内艺术品市场开始走低。“亿元”天价拍品难觅,大批热钱开始离场,市场开始了新一轮的沉淀。
“艺术品市场一直呈现波浪发展的态势,无论是经济走势影响,还是持续过热导致的下滑,总之当市场处于调整阶段,其实就是到了买画的大好时机,逢低买入是永远的准则。”吕立新说,“更为重要的是现在不仅的藏画最佳时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现在可能也是最后的时机。”
中国艺术品市场毕竟时间只有短短短的22年历史,而西方艺术品市场公认是240年,可我们的发展速度却惊人地快,这就意味着肯定是泥沙俱下,加之我们的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于市场的发展,诚信观念又长期缺乏,市场还处在混乱、缺乏秩序和不成熟的阶段。但也正因为如此,也意味着机会所在。因为真正特别有钱的人可能不敢进入。如果有一天,艺术品不许售假,由国家或者权威机构保证销售的艺术品都是真品,那个时候齐白石会是什么样价钱?那时候拼的就是财力,而不是眼力。所以说,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才会留给人们最好的机会和空间
(作者:孙冰 来源:艺术战争)